Tuesday 11 August 2015

佛教

‘如是我闻’的由来

     任何一部佛经里的开头第一句话,就是“如是我闻”,这句话是代表什么意思呢?我想作一解释。

因为佛经前面有四个字“如是我闻”,这四个字是阿难尊者加上去的,不是佛亲口说的,所以又叫经后序。阿难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,被尊为“多闻第一”,佛陀35岁成道时,阿难刚出世。20多岁时,阿难出家为僧,被选为佛陀的侍者。在他侍奉佛陀的岁月里,他遵照佛陀的教导行动,跟随佛陀的身后,到各地弘化,以这样的因缘,如大海似的佛法,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。阿难的记忆力很好,一经于耳,永不忘失。这里还有一段来历,佛涅槃之前,在双树林说完了《法华经》、《地藏经》、《遗教经》及《涅槃经,》以后就将要涅槃了,这里涅槃按照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逝世了,佛教叫涅槃,意译为灭、灭度、寂灭、安乐、无为、不生、解脱、圆寂。佛将要涅槃的时候,佛的弟子统统哭起来了,因为佛对弟子都有法乳的深恩,阿难尊者尤其哭得厉害,这时候阿那律尊者劝阿难说“你啊!不要哭了,还有重大事情要担当,现在有四个问题赶快在佛涅槃之前问清楚”,这四个问题:

1、佛涅槃以后佛说的经开头用什么字来代替?
2、佛涅槃以后我们住什么地方?
3、佛在世,我们以佛为师,佛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?
4、佛不在世了对恶性比丘我们怎样调伏?于是,阿难立即去问佛,阿难是哭得泪流满面地跪着去问佛。

佛回答:

1、佛经一开头用如是我闻;
2、你们住在“四念处”(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,达到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);
3、用菠萝提木叉为师(菠萝提木叉是是梵语,是戒律的意思);
4、对恶性比丘采取不理睬、回避的办法,叫恶人回避,默而摒弃,让他自讨没趣,佛说好就涅槃了。所以,后来在整理佛讲的佛经时候,开头一句,阿难尊者就加上了一句“如是我闻”。
  
“如”就是如如不动,真实不虚,是佛法的本体。就象佛教禅坐,入定境界中就如如不动,大家了解佛有十个名字,比如有叫释迦牟尼,有叫世尊,有叫如来等,如来即若来若去。恍兮惚兮,与老子之谓道的本体相类似。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。想想看,许多科学的发现与发明,许多作家、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是在一刹那之中发现。“如”,是佛法的最高境界,也是难以言说的美丽境界。释迦牟尼为了寻求解脱人间的苦难,他尝够了艰苦辛酸,坚持不懈,经历六年之久。但是结果徒劳无用,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。他明白悟道不能走极端,应取中道。他于是走到尼罗禅河里去沐浴,洗去了六年的积垢,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羊奶,才恢复了气力,他终于在菩提树下一刹那中悟道。什么道呢?人间的所有苦难,苦恼最根本还是在自身,是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执着,如果你明白宇宙万物是运动变化的,包括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都无法抗拒,你就想明白,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些为人类有益的积极事情,为什么要我字为中心,去苦恼,甚至有的去伤害众生呢?如如不动,真实不虚的切实点就是明心见性,以善为本,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,佛是我,我是佛。
  
“是”就是这样的意思,就是说这样了。这样是哪样?就是这样。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形成了八个宗派,叫性、相、台、贤、禅、净、律、密八大宗派,其中禅宗最为普遍,禅宗佛教里有拈花一笑,传承衣钵之公案,说的是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,即深得佛法之真谛。什么意思呢?禅宗以心传心为要,指的是彼此默契、心神领会、心意想通、心心相印。佛教讲的是自己觉悟,别人说教只是指路明灯。又象渡船,你到达鄙岸,何再用船。这里还有个佛教故事,叫《指月》指月之说在《六祖坛经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:“我研读《涅盘经》多年,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,希望能得到指教。”慧能对她说:“我不识字,请你把经读给我听,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。”无尽藏尼笑道:“你连字都不识,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?”慧能对她说:“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,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,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,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,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,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,不是这样吗?”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慧能听,慧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,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。文字所记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,只有佛性才是明月之所在。佛法经文只是你普度众生的工具,不是用来法执,佛法再平常不过了,你读《金刚经》开头描写,“尔时,世尊食时,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。饭食讫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”你看世尊多么平常,吃饭是出自己门乞讨,饭后自己洗碗,自己洗脚,出门没有保镖,没有车载,没有前呼后拥,越是伟大的人就越是普通,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境界,《金刚经》一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佛的崇高修养境界。敷座而坐,连坐垫都自己铺好,就这样如如是也。所以佛教要破除人我之别,人我之见,即我是佛,佛即是我。同样,佛法的理念体现在家庭婚姻中,就是一粥一饭的日常生活。一粥一饭,多么普通平凡,但恰是一粥一饭,因为是深爱你的人做出来的,才有了不同的的意义。如果有一个人肯为你做一辈子饭,这样的爱情算不算伟大的爱情呢?所以,婚姻爱情也就是这样如是如是。如果常常想着那些物质条件的功利婚姻爱情,我看不见得你的心灵是幸福快乐的,所以,真正婚姻爱情也就是这样的如是如是。
  
“我”是人出生下来本能的意识,婴儿没有后天的意识,当你给他吃块糖他就笑,给他个黄连吃,他就皱眉头。当一个人后天产生意识以后,更是以我为中心,凡事皆以我想、我爱、我要、我看为核心,所以佛教讲的是我执,我的执着想法,左看周围环境不合我意,右看人家香车美女花园洋房,自然心生不平衡、发出不公平之感叹。想想看,我们的所有烦恼,不都是因“我而引起的吗?我不能吃一点亏,我不能受一点委屈,我要使自己更加成功,这些观念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,常常摆脱不了生气和烦恼,不是安静下来想想自己,只是想别人那么不是,就是夫妻之间的争吵也要上半夜想想别人,下半夜想想自己,没有必要先气坏自己身体。想开一点,天地如此之大,我们是何等渺小,时间如白马过隙,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生气和烦恼上啊!佛法中认为“我”是由四大、五蕴聚合而成的,”。“四大”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。“五蕴”,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四大如果不调,人就要生病。五蕴如果不调,心就病了,精神会不正常。由此可知,最重要的还是在“调和”。所以佛教讲“四大皆空”,《心经》里讲照见“五蕴”皆空。《金刚经》讲到“无所住,不着相“,叫“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。”我相就是在你意识里分了你、我、他,其中执着的一定是我自己。人相有二种,一种是生命的个体,我与你的区别,一种是精神上的,我比你年龄大,我比你权力大,学问高,钱多,这是精神上的比较。众生相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说到了10种众生的区别,寿者相就是众生的生老病死的前后不同成为寿命,叫寿者相,有寿者相的执着,就非常恐惧死亡。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是说宇宙万物是运动变化着的,你没有必要去执着,当然这里也包括佛法都不用执着。所以我并不是我看到体会到的那个我,而是生命的多种元素在因缘之中而生成的我。佛教叫因缘和合,缘起性空,你执着这个我,好坏都会因果报应。要悟到“无我”两字,绝非容易,而能实践者更是难上加难。我们凡人,不可能象归于出家人那样,只能尽量把自己看淡点,做人善良点,同情弱者多一点,遇见不顺心事情想开一点,把自己那个“我”的位置放低一点,人生就会增添许多快乐。
  
“闻”这里是听到,听懂,觉悟的意思,《金刚经》讲到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”这是印度梵文,佛经中都不作翻译,就是说要悟得无上、正等、正觉的心。有这样的心才会有所闻。才会真正理解佛经,所以佛经前面都加上“如是我闻”,不仅是指阿难,也包括所有的人都要原原本本地听到,还要用心去倾听,用自己的智慧去深化理解。试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,何尝用心去听别人讲什么,总是想插话,急于应对和表达自己的见解,而忽视了别人真正在说什么。有的虽然没有反对,心里还是不满,如果我们真正倾听了别人话里的意思,那么可能就不存在什么误解和矛盾了。就象孔子做学问境界,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的境界,又有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说做学问学习以后要温习,反复思考,真正理解,这不是很快乐吗?有一个志同道合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朋友到来,那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,你的苦苦追求做学问的真理,别人很不理解你,而你却一点没有愠怒样子,这才真正算得上君子了。所以,要想明白佛法,先得自己放下,就象一只杯子里的水,没有倒空,总是满满一杯水,我说什么佛法的道理,你都会听不进去,只有你把自性的杯子倒空了,生命的本体才会静静展现它的美丽和芬芳。老子说:“大音稀声,大象无形”,真正的佛法也是这样。佛已经说了,但是我们听不到。因为我们的的自性被后天各种我执遮住了。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”其实你原来的自性是光明透彻,无尘无埃啊!“青青翠竹,无非般若,郁郁黄花,皆是法身”,对有心之人来说。佛法无处不在,无处不说。就象《金刚经》第二品里须菩提问佛“希有!世尊!如来善护念诸菩萨,善付嘱诸菩萨。”意思怎么样可以修养觉悟佛法,而佛回答很简单,“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”就在你问我的一刹那,你没有别的心念存在了,就已经降伏自己的心了,佛说完就沉默打坐了,这时候须菩提马上领悟,“唯然。世尊!愿乐欲闻。”别人可能还莫名其妙,须菩提却懂了,“太少有了,太妙了,世尊,你说的法是善护念诸菩萨,善付嘱诸菩萨”。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,孔子《论语》里仁第四中,孔子与学生曾参有一段对话,“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。门人问曰:‘何谓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’。”这段对话其实意思与《金刚经》里第二品佛与须菩提对话差不多,我们不妨来翻译一下:“孔子说‘曾参啊!我们在说道是用一个真理把它贯穿起来的’,曾参马上回答,‘先生就是啊!’孔子出门以后,门人问曾参,‘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?’曾参说,‘老师是尽心对己,宽恕对人啊!’”。这里曾参好比须菩提,别人不明白老师讲的意思,曾参马上明白了,说明他的悟性比别人高。我们学习许多佛经都是引导你意会,所以讲到这个“闻”其实就是悟。
  
“如是我闻”解释了一大堆,归结一个字就是悟,如果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,智慧的心,没有自我执着的心,也许你会悟得宇宙万事万物,至少你的心态会好许多啊!


www.nirvanaripsg.co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